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系列(三)
大学生活中的挫折与困惑及应对
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,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。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,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、 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、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。一个人要想走出优美的弧线还要锻炼,尤其是身体和心理尤为重要,这是一切学习的依靠!
一、体育锻炼能强化“自我概念”,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。“自我概念”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。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,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。众多研究表明: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,肌肉力量、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,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。
体育锻炼通常还能协调人际关系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,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。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,在活动中共同锻炼、相互竞争、 团结合作、相互交流,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,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,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。
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,消除疲劳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。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,发挥作用时,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。有研究表明,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,这就能减少疲劳和紧张情绪的产生。
二、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,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,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,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、情感和行为,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、独特的心理品质。塑造优秀人格,是人才培养的主线。优秀人格包括:有理想、民族精神、社会责任感、意志力、自信心、诚信、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,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;也包括有特长,有综合能力,创新能力、实践能力、交往沟通能力,耐挫心理承受力等。
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,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,自我意识、自我评价有了很大的发展,心理走向成熟,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。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具有矛盾性,“理想的我”与“现实的我”有时出现碰撞,“主体的我”与“社会的我” 也会产生冲突,有时得不到同学或老师的理解或认同,因而产生困惑。怎样完善大学生人格,提升自我呢?
1.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,全面地认识自我,要有自知之明,明智地对待和处理问题,对自己的生理状况、容貌、能力、兴趣、气质、经济状况、个人角色都要接受下来,实事求是地认可和对待。个人的需要、动机、信念、理想等都要以现实为基础,切不可想入非非,以免碰壁。法学的学生需要超强的人际交往能力,更要从实际出发,积极完善自我,步步为营增强自己的实力。
2.丰富人生经验,提高认识水平,增强对挫折的抵抗能力。抵抗能力主要是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,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,就可以相对减弱刺激的强度。人的生活经验也是认识的积累过程,因此丰富人生经验同样会增强这种抵抗能力。在练习计算机2级和英语4级时要丰富自己的思维能力,注重错题、 难题、 重点; 建立知识体系继框架,败不馁,将其看成是人生的小舞台。
3.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,提高人际交往能力。孤独有害于心理健康,要搞好人际关系,要交几个知心朋友,要在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增强集体感,培养欢乐情绪和开朗性格。学校里参加学生会协会等活动组织,有利于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。完善自己的人格。
大学是个小社会,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家常便饭,但是其高尚的人格就寓于其中,只要勇敢,只要善于发现,彩虹就在眼前。
gcgc黄金城集团
2018年5月13日